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激活鄉村治理的組織抓手,要使農村環境美,除了完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群眾參與、組織機制建設也不可或缺,鄉村治理效能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
今年2月,熊口鎮在全鎮重點工作會議上提出,切實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3月初,該鎮迅速制定方案,在馬場村啟動試點工作,并在一個月后組織各村分管農業副書記到該村進行觀摩學習。
3月30日上午,記者跟隨觀摩隊伍來到馬場村,只見村部廣場上一條連心長廊氛圍感十足,設置了黨務村務公開、最美先進典型、《村規民約》等多塊宣傳欄,其中,一塊積分兌換展示欄引人駐足,上面以表格形式介紹了各類生活用品所需積分,左側公示欄上張貼了馬場村各村組3月份的人居環境整治和“治安中心戶(禁毒志愿者)”得分公示表,詳細記載了村民的得分情況。
“評分細則包括家門口的環境、畜圈禽舍治理、垃圾處理、亂搭亂建等等,如果發現雜亂、不規范、焚燒秸稈、亂丟垃圾等情況都會扣分,保持干凈整潔則會加分,活動每月一評比、一公示。村民根據得分,到村委會積分兌換超市兌換相應物品,積分可累積。”馬場村黨支部書記張修軍介紹。
一組村民肖型斌是本月的最美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戶,他說:“評分細則上是非常容易辦到的小事,但人人參與、人人堅持,那就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積分兌換物品雖然不貴重,但都是生活必備的消耗品,現在全村甚至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
認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往往會給鄉村帶來組織化程度提高、公共性議題增加、自治制度創新、群眾參與擴大、干群聯系緊密、利益聯結增強等疊加效應,客觀提升了鄉村治理的效能。
加強基層治理,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作為馬場村包保單位的市檢察院駐村工作隊積極配合,安排警務執勤車輛每日進村宣傳,定期對房前屋后進行清理,并協助制定“治安中心戶(禁毒志愿者)”評分細則,引導村民強化組織意識和自治能力。
“每10戶中選定一戶有組織協調能力、在群眾中威信較高、且熱心為鄰里服務的家庭為治安中心戶(禁毒志愿者),作為警民互通的聯系點和基層綜合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載體,積極參與日常矛盾糾紛排查和化解、及時提供治安線索、參與禁毒和法制宣傳等等,都可以獲得相應積分,無故缺席相關活動則會扣分。”市檢察院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王一鳴介紹說。
據了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馬場村共計投入6萬元,完成連心長廊、文化長廊建設,以及人居環境整治、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如今通過積分制,積極調動村民參與“共建、共享、共治”,村道干凈整潔,門前花開爭艷,村居環境從“能住”逐漸轉向“美居”。
下一步,熊口鎮將以馬場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全面普及積分制兌換獎品的措施,調動老百姓全面參與的積極性,為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添磚加瓦,助推龍蝦特色小鎮加快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