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又到了春風喚醒萬物的季節,在高石碑鎮漢江村,卻是一派豐收的景象。春耕變“春收”,讓當地群眾提前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4月6日,在高石碑鎮漢江村彭老二農貿有限公司羊肚菌種植基地里,黑色拱棚下,一朵朵形似羊肚子的菌菇撐起褐色的“小傘”,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立在濕潤的菌田上,錯落有致。工人們一手提著菜籃、一手拿著鐮刀小心翼翼進行采摘,不遠處,彭老二農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彭浩和些許工人們正將一簍一簍的羊肚菌分散放置在陽光下曝曬。
“今年年成好,預計每畝能產出700斤菌菇,采收可持續至5月初,每斤平均價格在80元以上。”彭浩說。
別看收益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彭浩告訴記者,他是十堰市鄖縣人,2010年移民至高石碑鎮漢江村。2017年為照顧家人,從云南回村創業種菌菇。剛開始租賃20余畝土地,由于沒考慮到氣候、水分、溫度、土壤等因素,羊肚菌死亡過半。
隨后的幾年里,彭浩先后前往松滋、荊州、四川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充分了解羊肚菌的習性和種植技術。
“羊肚菌生長環境極為苛刻,它既喜低溫又需高濕。地勢高度、土地含沙量、流水排灌三者缺一不可才能讓羊肚菌順利生長。”這是彭浩在失敗中得到的教訓和成功秘訣。
從最初的畝產300斤到如今的畝產600斤,面積也從最初的20畝擴大到現在的50余畝。過硬的技術讓彭浩的致富路逐漸順暢起來。“羊肚菌可食用、藥用,市場廣,不僅價格穩定,全國各地的商戶上門來收,也不愁銷路。”彭浩告訴記者,去年每畝約產600斤,分品級分批次販賣,畝平純收益約2萬元。
但近兩年,隨著疫情反復無常,羊肚菌銷售渠道受到巨大沖擊。“自己難發貨、商戶難上門。”彭浩說。
2021年初,為應對重重困難,彭浩購置了幾臺烘干機。“烘曬過后,更便于保存,等到價格適宜時再出售。”彭浩告訴記者,“每10斤鮮菌菇才能烘曬出1斤干菌菇,烘干后價格同比鮮菌菇翻了10倍有余。”此外,烘曬過后他們還會從中進行挑選,品相好價格會更好,最高每斤可達1000元。
10月下旬下種、次年3月采摘、5月還地于民。“每年立夏,我會將土地再還給當地老百姓種植水稻,一年一季菌一季稻,既可以殺死土壤中的蟲卵等很多有害物質,還能保證土地質量,又能提升村民收益。”彭浩侃侃而談。
“我在羊肚菌種植基地務工幾年了,每天就是查看棚子哪里有破損,工作強度不算高,還有百來塊錢的收入,一個月下來能掙到3000余元,還可以照顧家里。”漢江村村民賀興英說。
據了解,在該基地,除了5名長工,在播種、采收時有20余名村民在此務工增收。
“漢江村作為一個移民村,村子的發展遠不及其他村。”彭浩說,“我在此創業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幫助當地村民多一條增收致富路。”
創辦專業合作社、建立家庭農場、注冊商標打響品牌……談及將來,彭浩宏圖展望,“我將繼續承包周邊閑置土地,同時引導帶動當地的老百姓種植羊肚菌,助力鄉村振興。”